亦师亦友亦兄长,润物无声育青苗
政治部干警 李佳慧
在法院,有这样一位独特的青年导师:他是“90后”领导,却没有丝毫“官架子”;他工作千头万绪,却能处事从容;他对待下属宽严相济,既是事业上的领路人,也是精神上的同行者。他就是我的结对帮带导师杜峰。

他总是以强烈的责任心和清晰的工作思路,在队伍建设、组织人事、宣传调研等繁杂工作中游刃有余。他交任务更教方法,用自身的行动力诠释什么是真正的“履职尽责”。
他是躬身垂范的“先行者”。政治部工作涵盖面广、事务繁重,他始终保持着高效稳妥的工作作风。他不仅将每一项任务处理得有条不紊,更注重在过程中培养青年干警的能力。他深信,作为一名导师,不仅要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传承职业精神。在他的带领下,政治部形成了“一边交任务、一边教方法”的培养模式。他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向青年干警展示如何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在面对繁重任务时勇往直前。
他是搭建舞台的“筑梦师”。他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从不吝啬给年轻人展示的机会,大胆将重要任务交到青年干警手上。即使让他们独立负责某项工作,也总是在背后给予大力支持。“放手去干,出了问题我担着。”这是他常对青年干警说的一句话。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为年轻人搭建了广阔的成长舞台,激发了他们的无限潜能,为青年干警提供成长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淬炼本领。
他是打破壁垒的“知心人”。作为同龄人,他深刻理解青年干警的思维习惯、工作压力和成长焦虑。这种理解,让他成功打破了传统上下级之间的隔阂,成为大家愿意倾诉和信赖的“自己人”。他不仅关心工作,更把关怀延伸到生活细节中。“早点回去休息,太晚了不安全。”每次加班他都会这样叮嘱青年干警。简单一句话,让人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
他是宽严相济的“引路人”。工作中,他雷厉风行、果断干练,始终保持高标准和严要求。而在工作之余,他却幽默随和、亲切暖心,常常用一句玩笑缓解紧张气氛,让人如沐春风。即使青年干警偶尔犯错,他也总是温和地指出症结所在,用下不为例来从严要求。这种宽严相济的方式,既让青年干警认识到不足,又保护了他们的干劲与自尊,使批评真正“入耳”更“入心”。
他用智慧引领方向,用温情托举成长。他让我们看到,一位优秀的导师不仅是事业上的领路人,更是精神上的同行者。能在他身边工作学习,我深感幸运。我也将努力争做如他一般既有能力厚度、又有人文温度的法院青年,让法治的星星之火在我们每一代法院人手中熠熠生辉、代代相传。
以情怀为刃,在司法执行征途上披荆斩棘
执行局干警 陈媛
在司法苍穹之下,武穴法院是守护公平正义的巍峨灯塔,执行局局长李均义便是灯塔中熠熠生辉的光源。他以勇气、情怀与坚持,在执行征途上披荆斩棘,成为身边当之无愧的榜样。

晨光熹微:正义征程的先行者
每当城市尚在沉睡,李均义的身影已出现在法院大楼前。面对堆积如山的案卷,他专注研判、细致梳理,在错综复杂的案情中捕捉关键线索;在制定执行方案时反复权衡,力求万无一失;与当事人沟通时耐心疏导,用坚定话语指引方向。无论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他始终坚守执行一线,以日复一日的敬业诠释对司法事业的忠诚。
法理相融:司法温度的传递者
在李局长眼中,法律绝非冰冷条文。面对农民工工资执行案,被执行人资金周转困难,农民工急盼血汗钱,他未采取强硬措施,而是多次组织双方协商——既向被执行人阐明法律后果,又体谅其难处并协助制定还款计划;同时倾听农民工诉求,提供法律援助与心理疏导。经过多日奔波,双方达成和解,当农民工接过工资时热泪盈眶,法律的温暖也随之传递到人心深处。
解民之困: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让老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这是李局长的工作准则。在一起土地纠纷案件中,双方情绪激动、矛盾一触即发,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先安抚情绪、倾听诉求,再细致勘查现场、还原事实真相。依据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促成握手言和,用行动为群众撑起公平正义的天空。
榜样引领:砥砺前行的领航者
李局长的敬业精神与为民情怀,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同事。在他带动下,执行局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每当同事遭遇困难挫折,他总能耐心指导、热忱鼓励,让大家重拾信心。他用实际行动诠释:法院人既要具备扎实专业能力,更要有为民深情与职业忠诚。
李均义局长以一言一行践行司法为民,是身边的榜样,更激励着我们在法治道路上奋勇前行,努力成为有担当、有温度的法院人,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