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生活中,亲情与经济交织常常会引发一些矛盾。处理这类案件,不仅要解决经济上的纠纷,更让注重修复出现裂痕的亲情,彰显司法的温度与力量。
俗话说:“甥舅一家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去年底,武穴法院承办法官接到一位83岁高龄老者的诉请电话:“我叫吕某,平生从未打过官司,这次我实在没有办法了,我要向法院起诉,烦请法院帮我拿回被告所欠的7万元借款,以解我心头之事”。 “陈年旧事”,多年欠款屡要不回 原来,宋某在创业时向其亲舅舅吕某借款7万元用于办企业,后因经营不善未能盈利,导致宋某未按时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吕某与宋某失去了联系,吕某无奈写好诉状邮寄至武穴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王法官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是一起简单的借贷纠纷,更是涉及老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要案件。在庭前阶段,寻找债务人宋某成为了首要难题。但承办法官没有退缩,经过多方查找,终于找到被告。 开庭之日,宋某赶到武穴法院,许久未见的两人,在法庭上不免寒暄起来,家长里短地交流让亲情的温暖重新弥漫。法官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契机,认为双方具备调解的基础,于是开始耐心细致地调解。在法官的努力下,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该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宋某眼含愧疚,真诚地向舅舅道歉: “大舅啊,实在是对不起,我一定想尽办法还款,再也不能麻烦法院了。就算企业再困难,我每月也要从微薄的利润中抽出3000元分期偿还借款,了却您的心结。” “我身体虽然不是很好,但我相信法院,也相信我的外甥女。” 法官感悟:掺杂着亲情的民间借贷纠纷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伤害的不仅是一辈人的感情,甚至会断送后辈几代的亲情。因此在化解亲属之间金钱纠纷时,应充分释法说理,耐心沟通调解,以化解矛盾、修复亲情为最终目的。同时,亲人之间应互相理解,相互包容,及时沟通,切勿意气用事,避免出现“一代官司三代仇”这种两败俱伤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