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素质提升年】榜样如炬,照我前行
——武穴法院青年干警学张卫疆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九)

2025-09-22 09:54
来源: 原创
    浏览: 198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武穴法院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张卫疆法官先进事迹活动。现将我院部分干警在学习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摘编于此,以期在院内进一步营造见贤思齐、崇尚模范、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何妤

花桥法庭

近日,通过深入学习张卫疆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深受触动、倍感振奋。他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生动诠释了司法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为我们每一位司法人员树立了可学可做、可追可及的榜样,更让我对“如何做好司法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一、以群众为念: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这不是张卫疆同志的一句口号,而是贯穿他工作始终的行动准则。无论是调解家长里短的邻里纠纷,还是参与审理错综复杂的疑难案件,他始终保持着一份耐心与同理心 —— 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他会递上一杯热茶,认真倾听诉求,用通俗的语言解读法律;处理矛盾冲突时,他不仅关注案件的法律结果,更在意如何化解当事人之间的隔阂,让双方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他曾说:“司法不仅要明辨是非,更要传递温度。”这句话如同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渐渐明白,司法工作者的职责从不只是机械地适用法律、维护法律威严,更要让群众在每一次案件办理中,都能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让冰冷的法律条文因人文关怀而变得有温度。

二、以敬业为基:用“工匠精神”严把案件质量关

张卫疆同志在工作中展现出的敬业精神,更是让我由衷敬佩。为了还原案件事实,他会对每一份证据反复核查、多方求证,哪怕是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也绝不轻易放过;为了确保法律文书严谨规范,他会逐字逐句字斟句酌,反复打磨表述,避免因文字疏漏影响案件结果。这份对工作的极致严谨,这份深耕细作的“工匠精神”,为我这个法官助理敲响了警钟:司法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案件的公正审理,都离不开前期细致入微的辅助工作。作为法官助理,我们是案件审理的“前哨兵”与“助推器”,庭前准备是否充分、证据材料梳理是否清晰、文书草拟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案件审理的效率与质量。今后,我会以张卫疆同志为标杆,在辅助办案中严格把好事实关、程序关、文书关,把每一项基础工作做细做实,为案件公正高效审理筑牢坚实根基。

三、以奉献为荣:在基层岗位上坚守热爱

最让我动容的,是张卫疆同志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品格。面对基层司法工作的艰苦环境与繁重任务,他从未有过怨言,更没有想过退缩,始终保持着对司法事业的满腔热爱。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基层不是“跳板”,而是践行司法为民的“主战场”;平凡岗位不是“舞台边缘”,而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大平台”。这让我深刻反思自身:日常工作中,偶尔会因任务繁琐而心生浮躁,会因遇到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但对比张卫疆同志的坚守,我才明白,真正的热爱,是在平凡中坚守,在琐碎中沉淀。今后,我会努力摒弃浮躁心态,沉下心来对待每一项工作 —— 无论是整理卷宗、送达文书,还是协助法官组织调解、参与庭审记录,都以踏实务实的作风认真完成,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司法为民的铮铮誓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卫疆同志的事迹,不仅是一份感动,更是一份激励、一份责任。今后,我将以张卫疆同志为镜,把学习榜样精神的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一方面不断精进业务能力,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积累办案经验,提升辅助办案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持续增强服务意识,始终怀揣对群众的同理心、对司法事业的敬畏心,努力成为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司法辅助人员,以实际行动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聂博

执行局

作为一名刚踏入法院执行局的新人,张卫疆同志的事迹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宣言,却在三十年基层司法工作的点滴日常里,用坚守与担当诠释着司法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让我深受触动,更明晰了自己身为执行战线新兵的责任与方向。

一、忠诚为本分:于坚守中诠释责任担当

在基层法庭的三十年岁月里,张卫疆同志把“忠诚”二字刻进了每一份工作里。面对突发的危险场景,他不顾个人安危徒手夺下煤气罐,用果敢守护群众安全;疫情来袭时,他主动请缨奔赴防控一线,用行动筑牢防疫屏障。他的忠诚从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日复一日扎根岗位的坚守 —— 是认真处理每一起案件,是耐心接待每一位群众,是把看似平凡的工作做到实处。这让初入执行局的我恍然大悟:执行工作从无捷径可走,所谓对职责的忠诚,就是把每份法律文书校对到零差错,把每次外出执行的细节落实到位,把每一件看似琐碎的任务都当成重要使命去完成。

二、为民是初心:于细微处传递司法温度

“司法为民”不是抽象的理念,在张卫疆同志身上,它化作了一次次脚踏实地的行动。为了化解矛盾,他走遍辖区92个村寨,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面对聋哑当事人,他主动联系手语老师搭建沟通桥梁,让特殊群体也能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得知残疾老人生活困难,他自掏腰包伸出援手,用温情消融法律的“冰冷”。曾经,我亲眼见过当事人因执行款迟迟未到位而焦虑不安的模样,那时我才真正理解张卫疆同志的做法 —— 执行工作不仅是机械地执行法律条文,更要带着同理心换位思考,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多倾听群众的诉求,多考虑群众的难处,用灵活的方式解决问题,让司法既有维护公平正义的 “力度”,也有温暖群众心田的 “温度”。

三、实干为关键:于平凡中铸就不凡业绩

三十年司法生涯,张卫疆同志办理的 906 件案件无一差错,他总结的“六个一”工作法更成为同事们学习的模板。这份成绩的背后,是他对“实干”的极致追求 —— 是把每一个办案环节都做细做实,是把每一个案件细节都反复核对,是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打磨专业能力。刚入职时,我常因整理卷宗、核对信息等基础工作感到枯燥,甚至觉得这些小事无关紧要。但张卫疆同志的事迹让我彻底转变了想法:把简单的事做到完美,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如今,我每天坚持记录工作笔记,梳理当日的收获与不足;遇到复杂案件,就主动向老法官请教办案思路与技巧;在一次次协助执行、整理材料的实践中反复打磨,努力让自己的业务能力在实干中不断提升。

四、廉洁为底线:于原则前守住司法清白

“廉洁”是司法工作者不可逾越的红线,张卫疆同志用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曾有案件被告试图用“信封”拉拢他,他当即严词拒绝,指着胸前的国徽正色道:“请看看这枚国徽!” 这一幕深深烙印在我心中,也让我想起入职时前辈法官的叮嘱:“司法的权威,不仅来自法律的刚性,更来自法官的清正廉洁。一旦失了清白,法徽的光芒便会黯淡。”作为新人,我深知廉洁是立身之本、履职之基。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以张卫疆同志为镜,牢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收当事人一分好处”的准则,守住原则底线,不越纪律雷池,让胸前的法徽永远闪耀着清白的光芒。

张卫疆同志曾说:“法官的荣耀,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让每一位群众都相信法律、敬畏法律。”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作为执行战线的新兵,我或许无法立刻办理重大案件,也难以做出耀眼的成绩,但我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在一次次送达法律文书的路上,在一页页认真记录的笔录里,在每一次协助执行的细节中,坚守初心、踏实履职,用平凡工作中的点滴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誓言,努力让群众在每一起执行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