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素质提升年】法院青年干警谈家风:初心如磐,家风传承
——法院青年干警笔下的司法温情与清廉风骨

2025-08-28 09:32
来源: 原创
    浏览: 232

近日,我院三名干警讲述良好家风的署名文章相继在武穴女性公众号上刊载,他们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讲述了良好家风的深刻传承,展现了新时代法院干警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坚定的职业操守。现将三篇文章整编如下,让我们共同感受那份融入血脉的司法温情与清廉风骨。

一、【司法温度】夜灯下的守护:法官与警官的初心对话

——梅川法庭陈瑜

在无数个寂静的深夜,当陈法官在台灯下合上卷宗,总会想起在乡间路上巡逻的警官丈夫。她和他,一位是定分止争、守护公正的法官,一位是寒冬奋不顾身跳入冰塘救起群众的人民警察。他们一个在“灯下”,一个在“路上”,守护的却是同一条“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底线。

在一起农民工讨薪案成功调解之后,陈法官在工作手册上郑重写下:“司法有尺度,亦应有温度。”这不仅是她的工作信条,也是这个“双法”家庭最真实的写照。

那窗外掠过的红蓝光芒,像是遥远而默契的问候,它提醒着陈法官,她的丈夫正在守护着这份夜色,而陈法官亦在默默守护这份夜色下的公平与温度。

二、【家风传承】一根粉笔的三代接力:从讲台到法庭的使命奔赴

——刑庭张晓

一根无形的“粉笔”,在我们院年轻干警张晓的家族中完成了三代人的接力。

第一棒是她的爷爷,一位放弃经商机会、坚守山村讲台的人民教师。他的“粉笔”刻下的是知识,谋的是孩子们的心。

第二棒是她的父亲,一位为保住村小学而四处奔走的村书记。他的“粉笔”书写的是担当,守护的是乡村未来的希望。

第三棒传到了她手中,作为一名法治副校长,她胸前的法徽便是她的“粉笔”。她的“粉笔”,在孩子们心中刻下的是法律的刻度、是是非对错的界限,是法律公平的重量。这根“粉笔”,在她手中书写的是法治的信仰与守护。

山风掠过祠堂檐脚的铜铃,仿佛仍能听见粉笔与黑板摩擦的沙沙声。三代人的“粉笔”接力,是干警张晓家庭中融入血脉的责任、担当与大爱,是从“教书育人”到“司法育人”的使命奔赴。

三、【清廉防线】算盘珠响:刻在血脉里的“清廉基因”

——执行局陈媛

“算盘一响,黄金万两。但法院人的算盘,只能算公道,不能算私利。”这是陈媛外公留下的家训。这句家训,像一把无形的尺子,量出陈媛家两代人的职业信条,更成为了她的精神“胎记”。

陈媛的工作岗位平凡——案件节点审批、分案协调、执行委托,但正是这份平凡,让她更深刻懂得:岗位是照见灵魂的镜子,清廉是永不褪去的底色。

在法院工作,她遇到“信封”和“土特产”的考验并不少。但每一次,她都坚决拒斥,因为她深知:越过红线,便再无回头路;妥协一次,便再难挺直腰杆。

如今,她也将这份信念传递给下一代。与经侦警察的爱人共同坚守“三不原则”,在孩子生日时退回昂贵的礼物并告诉她:“清廉,是给家人最好的礼物。它比钻石更闪耀,比黄金更恒久。”

以上三位干警的故事,源于小家的温情与训诫,最终汇聚于司法大家的公正与权威。这充分证明,优良的家风是干警砥砺品行的“磨刀石”、也是法院队伍风清气正的“滋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