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悲歌:老龄被告人与超速行驶的碰撞!武穴法院依法调解......

2024-10-08 11:35
来源: 原创
    浏览: 448

近日,武穴法院刑事审判庭悉心审理了一件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承办法官综合考虑被告年老力弱、没有经济来源等情况,让调解结果既符合法律准则,又充满了“人情味”。

图片

生命与法律的交汇

2024年2月,被告人宋某骑三轮车载其妻子胡某在十字路口横穿马路时,遇被害人张某载被害人冯某超速行驶,两车在十字路口处相撞,造成一死一伤的道路交通事故,在本场事故中张某不幸离世,冯某受伤在身,而宋某与胡某也在这场事故中受到了不小的惊吓与伤害。事故发生后,被告人宋某立即拨打120急救并参与现场救治伤员,等待交警到达现场。交警介入调查后,经过细致的现场勘查与责任认定,最终判定宋某横穿马路且未遵守交通规则,负本次事故的主要责任;张某超速驾驶,负次要责任;冯某作为乘客,无责任。

公正与温情的平衡

随着调查的深入,案件的法律程序也逐步展开。公诉人依法对宋某提起公诉,而张某的父母,在悲痛之余,也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希望通过法律途径为逝去的亲人寻求一份公正与补偿。

然而,案件的处理并非简单的黑白分明。被告人宋某,一个年逾七旬、家庭并不富裕的老人,他的行为虽有过失,但绝非恶意。面对可能面临的牢狱之灾以及高额赔偿清单,他的眼神中充满悔恨与无助。法官,在这一刻,成为了法律与人性之间的桥梁。承办法官深知,法律的判决不仅要体现公正,更要兼顾人情,尤其是在这样一起充满悲剧色彩的案件中。

和解与重生的希望

开庭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仔细了解案情,耐心细致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和意见,双方对刑事部分没有意见,对民事赔偿部分双方当事人均表示同意调解。在庭后调解过程中,由于附民原、被告人对赔偿金额及付款方式存在争议,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法官耐心地将法理融入事理、情理,一方面向其讲解了交通事故法律规定,另一方面从情理角度分析该案情况特殊,宋某年迈、生活困难无收入来源且车辆没有保险,无法承担高额赔偿,如果各自退让一步,双方的矛盾纠纷能够最快化解。最终被害人家属反复商议后表示同意由被告人家属先行赔付一部分资金,并对被告人表示谅解,同时请求法庭对被告人判处缓刑。

经法庭主持调解,附民原、被告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的调解意见,并由法院出具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被告人家属积极筹措给付款,被害人家属收到被告人家属代为赔偿的第一笔赔偿款10万元,其余部分分期偿付。本案伤者冯某没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为了案结事了、彻底化解矛盾,承办法官通知冯某法定代理人到庭与宋某亲属进行调解,最终宋某赔偿冯某14000元,取得冯某的谅解。至此,本案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纠纷在承办法官耐心调解下成功化解。

图片

悲剧之后的反思与前行

这场事故,虽然以调解的方式画上了句号,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它提醒我们,无论是行人还是驾驶员,都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同时,它也展示了法律在维护公正的同时,亦不失温情的一面,通过调解,让受损的关系得到修复,让社会在冲突中寻找到和谐。

 这起交通肇事案件的成功调解,体现出法院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武穴法院将更加重视和提高司法工作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