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录用公务员们入职已有一段时间,他们怀揣梦想,信念如磐。在崭新的事业舞台上奋力书写青春答卷,以扎实步履践行最初誓言。这段入职初体验,为他们带来了怎样的成长与感悟?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朝气蓬勃的身影聆听TA们的“心声”。
入职基层法庭一个多月,我对法院工作的认知已跳出“纸上谈兵”的局限,从模糊想象沉淀为真切体会。曾以为法庭是端坐审判席、对照法条裁判的地方,实际却更多是与群众面对面沟通的日常:在立案窗口耐心解答老人的借贷疑问,帮当事人梳理起诉状里的关键诉求;用“拉家常”的语言解读法规,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藏着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我逐渐明白,法律不只是条文里的权责义务,更是化解矛盾、安抚人心的“定心丸”。有时一杯热水、多等当事人平复激动的情绪,比反复强调法条更能拉近距离;认真记录诉求、及时反馈进展,比空泛承诺更让当事人感受到尊重。
这一个多月的经历让我深知,基层法庭是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每一件小事都关乎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感知。未来,我既要扎实学习业务、守住法律底线,更要带着真诚与耐心,以细致服务传递司法温度。这段经历也让我补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短板,更找准了基层司法工作者的定位——这是我最宝贵的收获,也是前行的方向。
——李云涛
入职虽短,初心已明。在这一个月余的刑庭书记员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司法工作的庄严与细致。庭审记录中高速的辩论和专业术语磨炼了我更强的专注与责任心;卷宗整理、文书起草、送达与宣判,每一处细节都关乎程序正义与当事人权利。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刑庭法官们对案件的严谨负责,让我深刻认识到书记员工作的重要性——记录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审判的质量。这份工作带给我的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对法律敬畏之心的深化。身为法院人,唯有以敬畏之心对待法律,以赤诚之心服务群众,才能不负 “司法工作者” 的身份。
我深知,平凡的书记员岗位,正是践行司法使命的起点。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年轻干警,我定要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份卷宗、每一个细节,以赤诚之心服务群众,努力在守护公正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冯小玲
入职执行局以来,我深刻体会到执行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份文书、每一次行动都承载着当事人对司法公信的期待。从传票送达到听证记录,从财产查控到案款发放,琐碎中见真章,平凡中显担当。
曾以为生效裁判自带威严,现实却教会我:执行是公平正义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查控财产时,面对隐匿账户、转移财产的博弈;线下调查时,穿梭街巷核实线索的艰辛;传唤被执行人时,更需要反复权衡情与法。我逐渐明白,“执行到位”四字背后,是无数次的耐心沟通,是抽丝剥茧的财产追踪,更是对法律刚性和司法柔性的平衡。
在执行异议听证中,我领会程序正义的严谨;在撰写裁定文书时,牢记严谨规范、筑牢公信;在发放案款、解冻账户时,再三核对、精准把控。司法的权威,正蕴藏于这些“微不足道”的郑重之中。
执行之路道阻且长,但青春无悔。我深知:司法的力量不仅在于槌起槌落的铿锵,更在于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可抵达。未来,我将继续以脚步丈量正义,以赤诚守护这“最后一公里”的星火微光!
——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