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某和曹某系夫妻关系,在湖北某公司工作,与公司签订劳务合同。2022年12月,苗某和曹某所居住的员工宿舍一楼仓库起火,火势猛烈,苗某和曹某无法从楼梯口逃出,为了避免更大的伤害,苗某和曹某从宿舍二楼的公用卫生间窗户跳下。后被送往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经鉴定机构鉴定:苗某构成七级伤残,曹某构成二级伤残。伤者家属得知情况后,情绪非常激动,多次前往公司要求赔偿其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共计170余万元。因双方就赔偿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苗某和曹某将该公司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收到该案后,迅速对案情进行了基本梳理,初步理清案件事实,考虑到此类纠纷如果通过判决解决,可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苗某和曹某的后续治疗,也会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决定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和理由。苗某和曹某表示,自己在提供劳务时受伤,不仅身体遭受了巨大的痛苦,还面临着高额的医疗费用和后续康复费用,家庭也因此陷入困境,某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但由于伤者家属与该公司就赔偿金额问题,分歧较大,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面对双方存在的分歧,承办法官多次找到湖北某公司负责人以及伤者家属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从法律规定、人情事理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劝解,向双方详细解释了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人身损害赔偿等相关法律规定,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承办法官同时结合苗某和曹某的实际情况,分清责任,耐心地给伤者家属讲解了民事赔偿相关法律和赔偿金额标准,降低伤者家属的心理预期。同时也从情理和法理的角度出发,告知公司一方如果调解不成将要承担的诉讼风险。经过承办法官一个多月的耐心调解,最终双方就赔偿金额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看着苗某和曹某从心事重重地来,到身心舒畅地离开,承办法官也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谈起该案,他说道:“一纸判决容易,但对于苗某和曹某而言,与其判决后再经历漫长的上诉、执行程序,不如通过调解让其尽快拿到赔偿款治病。用心用情解决好每一起小纠纷,办理好每一件小案件,努力提高司法效率,减轻当事人诉累,让‘案件到我为止’,才能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最朴素的情感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