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清凉”和解
—— 武穴法院四望法庭巧化劳务纠纷

2025-08-04 08:22
来源: 原创
    浏览: 203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热浪席卷着每一个角落空气仿佛都被烤的发烫。在武穴法院四望法庭的审判庭内,一场历时数月的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正随着法官的耐心调解,逐渐褪去争执的“火气”迎来和解的“清凉”。

在2024年的秋天,原告刘某进行清理工作时不慎摔落导致骨折,花费了数万元的医疗费用。在事故发生后,双方就赔偿问题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刘某认为自己是在为李某和公司工作时受伤,李某及公司理应承担全部医疗费用、误工费、营养费等费用;但李某和B公司觉得自己只是分包方,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而A公司认为并不是自己雇佣刘某,亦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这让双方的矛盾如同夏日的气温般持续升温。

image.png

为了妥善解决这起纠纷,法院先后组织了三次开庭审理。前两次庭审中,原被告双方各执一词,情绪激动,争执不下。原告刘某面对被告的多次推卸,满是委屈与气愤;被告李某与公司始终坚持自己并不应当承担责任,并认为原告刘某受伤程度不足以支持其索赔金额。调解工作多次陷入僵局。

第三次庭审,室外温度高达39摄氏度,审判庭内的空调也难以抵挡这股“热浪”入侵。承办法官并没有因为前两次的调解未果而气馁,而是决定换一种思路,从情理与法理的结合点入手,再次尝试调解。庭审间隙,法官先是单独与原告刘某沟通,耐心倾听他的诉求和担忧,向他详细解释相关的法律规定,分析诉讼可能带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随后,法官又找到被告,向他们阐明雇佣关系中雇主应承担的责任,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理解原告受伤后的痛苦与不易。

“大家都是普通人,谁也不想出这样的意外。受伤不是故意,咱们还是以和为贵,把问题解决了,才好继续大步向前走。”法官语重心长的话语,慢慢浇灭了双方心中的怒火。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沟通与协调,双方态度逐渐软化,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当双方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的那一刻,双方都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走出调解室时,窗外的阳光依旧刺眼,但两人脸上的释然,比空调风更让人觉得清凉。这场调解,没有剑拔弩张的对峙,只有把“法理”讲透、把“情理”说通的耐心,让持续已久的矛盾纠纷,终于在盛夏里找到了和解的出口。

酷暑难熬,但法官用专业的法律知识、耐心的沟通和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成功为这起纠纷“降温”,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让公平正义不再是墙上的文字,而是行动中的温情。